上面说的出场次数可能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误差,那么我们再看看出场时间,21名本赛季有过中超、中甲出场记录的国奥球员平均出场时间只有240分钟左右,也就是说踢不了3个整场,出场时间最多的依然是大连人的王禹,超过了1000分钟的也只有他自己,出场时间最少的是山东鲁能的贾非凡,他只有1分钟的上场机会,如果不热身恐怕汗都没流几滴,这就是我们国奥球员的现状,不去对比世界足坛同龄中的佼佼者萨卡和穆西亚拉,对比一下近邻日本的同龄对手久保建英行不?已经是皇家社会绝对主力的久保建英在10年前和我们的这些球员是否有这么大的差距?这10年我们都做了些什么?
再来看一些有意思的数据,23名球员中2001年龄段的有15人,2002年龄段的有2人,2003年龄段的有4人,2004年龄段的有2人,年龄最大的是出生于2001年1月7日的天津津门虎后卫杨梓豪,年龄最小的是出生于2004年7月6日的山东鲁能守门员于金永,这个年龄段分配不是很平均,01和02为主是可以理解的,不过03和04在这个年龄段是已经可以越级竞争的,若非03国青在亚青赛上相对出色的表现,恐怕03和04年龄段“团灭”也有可能,那么我们的选材标准是只有身高体壮吗?在球员年龄小的时候差一岁的确有身体条件上天然的劣势,但是已经是20岁的成年球员了,这种劣势还有吗?
说起身高体壮再来看看身高数据,23名国奥球员平均身高达到181厘米,当然,其中身高201厘米的于金永大幅度提高了平均数,可即使不算他平均身高也达到了180厘米,这对东南亚球队来说真的算是篮球队的身高,即使是面对阿联酋我们也有明显的身高优势,但我们的身高优势在赛场上体现出来了吗?防守端对手基本不起高球,进攻端我们也没有有威胁的头球攻门,中场绞杀的身体对抗基本上也是五五开,那么我们选择了身体条件好的球员,为什么比赛中没有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呢?我永远记得当年挪威队是怎么折磨巴西群星的,就是将自己身高体壮的优势发挥到极致,他们跟巴西踢脚下那就是找死,这道理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样不是?
最后一个出生地数据更让人感叹!23名球员中有5人来自新疆,分别是来自喀什的阿布拉汗、艾菲尔丁和木塔力甫,来自吐鲁番的乃比江和来自伊宁的阿不都肉苏力,同样贡献两名球员的省份是辽宁、江苏、安徽、湖北、河南和云南,辽宁有来自大连的王禹和沈阳的于金永,江苏有来自淮安的费尔南多和盐城的朱越,安徽有都来自阜阳的刘祝润和陶强龙,湖北有来自武汉的刘浩帆和宜昌的刘俊贤,河南有来自漯河的贾非凡和许昌的王博文,云南有来自昆明的陈宇浩和丽江的段德智,四大直辖市几乎“团灭”,只有来自重庆的胡荷韬,当然北京也可以说我们有何小珂,三大经济强省里江苏贡献了两个人,但淮安和盐城在江苏的存在感并不高,广东只贡献了一名来自梅州的谢文能,山东球员则一个没有,同样也可以讲个歪理说我们有来自青岛的谭凯元。
经济好的一二线大城市难道已经不出球员了吗?以前贡献国字号多的城市是北京、上海、沈阳、武汉、大连、青岛、广州、延边、梅州、成都、重庆、天津和南京等足球传统城市,基本上来自这些地方的球员在国字号占比80%以上,现在我们只能感叹中国足球的发展区域越来越平均了!可问题是山东省里号称全国顶尖的鲁能青训是不是只招外省球员了?以前只薅青岛的“羊毛”,现在全国薅?鲁能青训贡献了于金永、谢文能、贾非凡和阿不都肉苏力4名球员,却没有一个本省球员出类拔萃,这现象同样也适用于国安、申花和上港,他们青训的球员也来自五湖四海,就是没有本地的,互相“挖呀挖”也存在北京的何小珂被鲁能挖走,青岛的谭凯元被恒大挖走,重庆的胡荷韬被成都挖走,陕西老城根从新疆挖开的阿布拉汗又先后被河南和上海连续“挖墙脚”,“挖墙脚”中国足球是职业的。
这就是我们01后球员的现状,实话实说闷平阿联酋我们应该庆幸,如果不是主场作战我们连平的可能性都很小,出线主动权已经不在自己手里,下一场先全身心投入赢了印度吧,先赢再说别想净胜球,想得太多容易崩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