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绿茵场上,35岁的安德烈亚·皮尔洛用他标志性的"落叶斩"任意球,为意大利队谱写着最后的华章。这位梳着文艺范儿马尾辫的中场大师,在小组赛对阵英格兰的比赛中,用一记精妙的挑传助攻马尔基西奥破门,完美诠释了什么叫"用大脑踢球"。 在炎热潮湿的马瑙斯亚马逊竞技场,皮尔洛的传球成功率依然保持在惊人的92%。对阵乌拉圭的生死战中,他全场送出7次关键传球,其中包括一记穿越三人防线的外脚背直塞,可惜巴洛特利将球踢飞。老将的眼中闪过一丝无奈,但很快又投入到组织进攻中。 当苏亚雷斯咬伤基耶利尼的闹剧成为焦点时,很少有人注意到皮尔洛赛后独自跪在草皮上久久不起的身影。这是他在世界杯的最后一战,蓝衣军团小组出局的结局,让这位曾捧起过大力神杯的老将泪洒更衣室。"我们本可以走得更远..."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。 如今回望2014,皮尔洛那记击中横梁的任意球仍让球迷扼腕叹息。但正是这些遗憾,让足球这项运动如此动人。当新一代中场们都在追求速度与力量时,皮尔洛用他教科书般的节奏控制和空间阅读能力,为古典前腰时代画上了优雅的句点。蓝衣军团的交响乐指挥家
"看皮尔洛踢球就像欣赏莫扎特的交响乐,每个动作都恰到好处。"——前意大利主帅普兰德利
手术刀般的传球艺术
悲壮的谢幕演出